新闻资讯

序言

这是我们课外美学实践的一次汇报。

大疫过后,在这自由的春天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们美学实践的习作即以“春”为题材。

画里,有构图奇异的,有配色绝好的,有笔触激烈的,有笔拙而情切的,有笔不周而意周的,有色韵冲和的,有形神兼备的,有意境高洁的,有象征心灵的,有寄托胸襟的。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春月芳华,有真赏者在。

宗白华谈“美从何处寻”,直指真赏者,所谓“美”,不外是“通过美感摄取到的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当美学理论真正反哺于我们的审美创造,自落于我们的美丽生命,美学便也长青。

简介

美育熏习是端升书院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境界。书院自创立以来,已组织学生与中央美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古琴、吉他、绘画(西画、国画)、实验艺术、古诗词熏习,前往故宫、龙门石窟多地进行实践研学等活动,用多样化的形式推进美学教育。

本次美学画展是书院美育熏习的一次实践活动,将美学课程教学与绘画实践有机结合,同学们对春日美景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百一十余幅习作,其中有许多出色、优秀的。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些画作与作者、观者之思。


Part 01. 部分习作与创作谈

《暮春之夜》 虞惠任

创作者如是说:

我总是在温暖的四月初迎来生日,这也是我真切地开始感受春天的时刻。家乡江南的四月已是晚春,每当我晃过神来,路边的牵牛花似乎已经开始奏响盛夏的序曲。学生时期的我好像总是很忙,对我来说,春天总是悄然而至,又悄然而逝。不过,即便我没有握牢初春盛放的鲜花,春夏之交的独特景象也足以让我为之倾倒。

我想要描绘暮春夜晚的绿皮火车上匆匆一瞥的美丽,但由于能力限制,我只能凭依印象大致描绘出那种特别而又模糊的感受。首先,我在脑海中大致构思好大概的画面——比较简单的一个大视角场景;其次,我对这一画面进行了局部的细化:将月牙加入到画面之中,在墨绿的叶被中加上星星点点的蔷薇花,在月亮旁边添加一片云彩陪伴;最后,在实际创作时,在“暮春之夜”这一主题的大前提下,我根据画纸的特点以及现实调色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定的适应变化。


《春华》 伍隽洁

创作者如是说:

春天几乎一直呆在学校里,因此我印象最深的景致就是蓝天下校园里的玉兰花,我的绘画也选取了一张类似的照片作为题材。

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对整个背景蓝色的把握以及花朵的位置、枝条的摆放等都需要我反复考量、慎重下笔。在这一基础上,我在作画过程中也一再思考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又应当动用何种手段去达成这一目的、具体表现在画作中应采取何种形式。尽管我没有进行系统训练或学习,但实际上绘画早已作为传达心意的有效方式融入了我的生活,对物的再次理解和重新绘制无不带着切身体验与认真理解的尝试,那不仅是我对景物的描绘,还是我自身的映照。这次实践教学也让我感受到,美育不是对理论的机械记忆,必须让审美体验感与创造实践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用心用情才会有所收获。


《春花漫漫》 杨孟莹

创作者如是说:

生活在北方,春季总是很短暂,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我对春天其实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也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发现春天的美。这次创作让我静下心去寻找春天的美景。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法大的校园开始,沿着宪法大道走,最终选择了这副画作——白色的、小小的花瓣和蔚蓝的天空,伸展的枝条努力生长,上面的花瓣有种凌乱的美。我第一次看到这幅图片时就被深深触动了,于是想用一幅画保存这份“美”。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观看了很多教程,也请教了一些同学,学习水彩的调色,再画到纸上,我也学会了多次上色、让画面更有层次感的技巧。我首先用铅笔勾勒树枝的线条,然后用蓝色大面积打底,再用黑色和白色混合勾勒树枝,但在画完之后感觉天空的颜色不够真实,于是又用蓝色去填补,可惜的是这次没有调出一样的颜色,在整个画上蓝色就呈现出深浅不同,看上去不是特别完美,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缺憾。

从前我因为担心自己欠缺绘画技巧,总是不敢尝试,这次创作让我迈出了勇敢作画的第一步。虽然我第一次的画作失败了,但是我不再惧怕画画,我开始学习笔法、调色、模仿、创作,努力把春天的景色保存我的画作中。在此过程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知行合一”,要把“美”的态度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感受美,把握美,实践美,在一次次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一次次创作中记住生活中的美,我认为这也是本次美育实践对我而言的最大意义。


《山色骤明》 丁嘉震

创作者如是说:

清明时因为要避开人流,我和同学去了位于海淀区的百望山。一番游览下来觉得是喜忧参半。前半段看到的百望山还是有许多人流,也有很多不和谐的人为景观,景色也偏小气。但后半段在我们选择了一条没人的路之后,景色便突然开阔和壮美了起来。我的画就是选择了在下山途中拍的一张照片作为题材的。

虽然画画的过程有时候让我感觉有些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收获了许多有趣的体验。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有时会在草稿纸上信笔涂鸦,画的内容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大多时候都是像“草鞋没样,边打边像”那样,没有明确的构思,而是一边随手画一些线条,一边观察它像什么,然后接续着画下去。这些“画”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对我来说,我很喜欢这个“创作”的过程。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我表达自己,宣泄内心的一种方式,虽然在旁人看来那可能是很难理解的。这次画画的过程也与之前这些经历有所类似。在一笔一笔上色的过程中,我似乎唤起了之前的那些回忆,重新收获了那些画画所带给我的感动。所以我还觉得这次画画是一次挺宝贵的经历,毕竟自己好像已经忘却那段经历很久了,已经很久没有那种通过线条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冲动了。


更多作品:


 

 

 

 

 

 

 


Part 02. 部分参观感悟


观众有话说:


第一次看到这些画的时候是在晚上,虽然展厅没有开灯,但是这些作品还是给我一种明亮的感觉,是一种独属于春天的光亮。从轻快的笔触上,作者们内心的春光如泉水一样涌出,在我的心中流淌。

------章夏松木


在这场以“春”为主题的美学作品展会中,我仿佛置身于花开的世界。同学们绚丽多彩的绘画作品展现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同学们对于春天的热爱与赞美。我被作品中的细节所打动,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岳昊辰


春天的雨,春天的阳光。春天是最不野蛮,最温柔的,春天是冬天解冻的呼吸,是死去的树根冒出新芽。这些画作是季节在纸上的倒影,是纸张寻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春天。

------陈小宇


其实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没有接触过绘画训练的同学的画作,他们的笔触非常自然,而且表现方式非常直接,就像是春光突然冒出来,在画作上打下烙印。这是关于光线、气味与温度的的再现和回声,是在没有土壤的地方的新春天。

------丁嘉震


既作为作者,又作为观众,来到画展的感觉是无比特别的。我曾置身自然感受春天之美,曾对画作的构图苦思冥想,也曾握着笔和调色盘手足无措,然而春日之美在这一实践中却得以实现物我同一,在我心中真正绽放。

但是,专注的创作带来的问题是我一时囿于此山之中,忽视了其他的可能性而落入不知全然面貌的境地。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画家笔下也有一千个春天,春日佳景远不止自己方寸画布上的一处。亲身体悟得到的是个体直观的美感,这种美的愉悦弥足珍贵,但通过画者的相互交流,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审美的碰撞,让每个人心头灵明一动、思想豁然开朗、审美能力也得以继续提升。在同学们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中,我认识到了更多春日之美——一处处小景汇合,就成了春日的群景、全景,直到这一步,我觉得才真正品出了那春日的美来。

------卢珺朕


这次展览是美学理论课的实践作业展。虽然我不懂美学理论,但是从参展同学的作品来看,他们确实很用心地规划了他们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都是画作,但是在其中却感觉有春天的声音和温度,作品如同琴弦一样被设置,随着走动的步伐被拨动,生出婉转的旋律。我觉得这就是同学们对于“通感”这一艺术理念的理解,春天的声音、温度、亮度被颜色一同唤起,构建一个完整的春天。

------吴若萱


这个美术展是我今年参观的第一个学生艺术展览。同学们的笔触非常细腻,春天的美丽和生命力在我眼前一一展现。那些富有生机、雀跃的、满是希望的画面在这个秋天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个艺术展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安慰,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同学们在创作时看到的美,现在也一起呈现在我眼前了。

------王妍婷


 

 

 








上一篇:新生破冰 | 又是一年花开季,今朝少年踏灯行——2023年新生冷餐会活动纪要

下一篇:顾兔才满,庭英纷而就落:主题寻宝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2022秋“月兔传说”活动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