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十月,秋高气爽。

20211016日,中国政法大学端升书院师生前往故宫进行研学活动,参观以太和殿为主的故宫建筑群并欣赏“林下风雅”画展。在雕梁画栋间穿行,在朱墙黄瓦边停驻,在文华翰墨中浸润,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有关宫殿的文史知识,还获得了美的享受。

 

上午,古老的故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同学们有序进入文华殿参观“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馆历代人物画特展”。展览分为“避世高隐”“晏居幽兴”两单元,分别描绘了高士们隐逸状态下的言行风度和文人们的幽居生活,画面既富有观赏性又兼具启发性,如在《听琴图》中,可见宋徽宗调琴赏月的情形;而《琉璃堂人物图》则描绘了唐开元年间王昌龄办诗会的雅致场景,韵味十足。师生近距离观赏文物,在浪漫诗意的经历中体味文人高士的情怀。同时,来自中央美院的石涵老师也为我们耐心介绍了有关文史知识及国画欣赏技巧,包括不同时期中国画的不同笔法、由于思想变迁而产生的不同绘画人物形象等,增进了同学们对国画及高士形象的理解。

 

下午,同学们在太和殿广场集合,聆听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周乾老师的讲解。周老师以太和殿中轴为线索,带领同学们游览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外围。据周老师介绍,太和殿见证了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又曾经遭到多次自然与非自然的破坏,可谓命途多舛;但抗战胜利后,随着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太和殿得以更好地保存。在建筑工艺上,太和殿的金砖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周老师也从专业角度简单介绍了金砖的制作方法及其象征意义,还对当下一些没有依据的猜测进行了纠正,使同学们获益匪浅。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从神武门离开,带着美的体验与艺术启发,从巍巍皇城再次走向繁华的街道。

 

一年年桃李春风,沧海桑田,故宫几经变迁,却在今天依旧屹立,正如历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强的中华民族。文华殿里的“林下风雅”,是高士精神内核的传承,此次活动作为书院的美育环节,可谓意义深远——这是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是民族思想的精神回溯,也是培养综合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有追求,有信仰,有力量,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

 

同学的想法:

虽然故宫游学又冷又累又很忙,但是能听到老师们的精彩讲解还是非常值得的!这一次来故宫远比自己来要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对中国画的鉴赏和故宫的防火艺术。——From季泉全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故宫,在宫里学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等等,也很感谢美院的老师的讲解,总之,虽然很冷,但是很开心。——From田萍

老师说:

我已经是多次去故宫了,但是每次去故宫依然感觉获益良多——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一份情感上的蕴藉。

从知识的获取来说,故宫丰富的宝藏和其背后丰厚的人文底蕴,总能给人常去常新的收获。此次去故宫,直接看的是人物画展览的“高士”部分,其中又不乏此前未看到的故宫收藏,让自己过去了解的书本上的知识又一次刷新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此次故宫游学,能够与同好同看同游共同讨论——其中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结合自己的一点知识储备,生发出许多思考和乐趣,堪称快事。

从情感的蕴藉来说,故宫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的一处汇聚之所。掀开那些曾经笼罩在故宫上的权力和纷争,如今的故宫更加“纯粹”。置身其中,迈步在故宫中轴线上,既可以享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渔樵闲谈之乐,又可以更加自由地审视故宫自身所蕴含的中华文明之美——故宫的美本就来自人民,是中华人民的智慧凝结而成,现在也终为人民可以共享的资源了。也正因为此,我也去过国外一些地方,看过包括卢浮宫在内的一些“古建”、一些博物馆,但自然总是像“故宫”这样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地方更能让我感到共鸣。

人生在世,不可入宝山而空回,书本是一个“宝山”,故宫这样的“名胜古迹”更是一个“宝山”,能够在这样的宝山里获取精神的滋养,这大抵是“游学”的基本意义之一吧。——From李京泽老师

 

文:谢宝婷、伍隽洁

图:端升书院师生

上一篇:书院活动|执子之手看秋,“杏”甚至哉

下一篇:端行精进 如日之升——中国政法大学端升书院揭牌典礼成功举办